20年的玉树,为防止长疯,盆里插了一圈竹棍!

花友“迷阳花月大仙”家的玉树,可以说非常壮观了,全是大老桩,主杆比成年人的胳膊还粗,最大的一棵少说也有20年的岁数,但是周围插的竹竿让人不解,是有什么说法吗?
听花友说,原来他的玉树就是“散养”,基本没怎么搭理,现在看大家都流行修剪造型,他也开始改造家里的玉树了,把原先杂乱的枝条剪下来,让玉树清爽一些。
至于盆里这些竹竿,是为了定型,让顶部细小的枝干能互不干扰,按照主人的“规划”生长,这样老桩玉树的冠幅越来越饱满,创造出漂亮、丰满的造型。
这么一说,还真是豁然开朗,原来小小的竹竿有这么大的作用,一开始花花还以为是防鸟的呢。
玉树老桩养的如此震撼,室外露天养是最大原因,这位花友坐标四川攀枝花,南方气候比较温暖,所以很适合露养,玉树的生长状态自然要好很多。
不过就算没有条件露养,或者是北方的花友,也可以通过养护技巧来打造超级老桩,“事在人为”,接下来花花就来讲讲玉树的养护。
老桩技巧1:花盆
大家可以看到,花友“迷阳花月大仙”用的花盆都很小,玉树的根浅,用比主杆大一点的盆就够了,矮一点不用太深,不然浇水后水分积在盆底,不及时蒸发掉就会有烂根的风险。
老桩技巧2:土壤
我们也可以观察这位花友用的土,大多是腐叶土、山上的红壤土(西南地区特有),都是比较蓬松、营养高的,椰糠土、泥炭土、东北黑土也行,可以混合点沙子、珍珠岩更透气。
老桩技巧3:光照
玉树喜光、耐阴,想让老桩粗壮、不徒长,就要多晒太阳,或放在光线明亮的位置,加速形成老桩。要注意,玉树夏天怕晒,特别是超过30度的高温,要遮阴防晒。
老桩技巧4:浇水
玉树是多浆植物(简称多肉),它枝条的储水能力很强,所以非常耐旱,同时怕涝、怕浇水太多捂烂了。一般盆土干了再浇,浇完保持通风,盆土不能积湿,阴雨天不要浇水。
老桩技巧5:施肥
3-5月,9-10月都是施肥的黄金时期,以氮钾肥为主,强壮主杆、促进枝叶生长,用花多多1号效果最明显,浇水时拈一撮兑水里,15天浇一次。
老桩技巧6:修剪
玉树定期修剪是非常必要的,除了特别热和冷的天气,都可以修修剪剪,主要是胡乱生长的枝丫,早点剪掉,为主杆节省营养,还可以按照你喜欢的造型去剪,修剪前后都不要浇水哦!
-
这些“垃圾”别扔了,都是养花的宝贝,赶紧存起来吧!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养多肉,时间长了,光花盆就是一笔不小的消费。这时有的花友就比较聪明了,他把别人扔掉的“垃圾”捡回家种上多肉,省钱又漂亮!2019-11-03阅读全文
-
这花开完不要扔,剪1刀、埋土里,来年继续爆开花!花花家年前养了一盆水仙,过年这段时间开花可真美啊,每天的香味都让人心醉,不过这几天,花花眼瞅着水仙的叶子不断发黄,这是咋回事?原来是因为要开败了!2020-02-28阅读全文
-
叶子黄一半,有紧急情况,赶紧救!养花最怕遇到黄叶,除了那些秋冬自然落叶要休眠的植物外,有些花一黄叶就预示着可能不行了,要赶紧找原因,找解决方法,晚了神仙也难救。2020-11-08阅读全文
-
花养成光杆司令,赶紧这么救,3天冒新芽!夏天温度高,再加上下雨,很多花都快不行了,呼呼掉叶子,如果变成了光杆,千万不要放弃,它还活着呢!2020-07-27阅读全文
-
干花和永生花,手工制作过程,留住300天的美貌爱花的人,总想把花的美貌永远留住,常见的有三个办法:做成干花、永生花或者压花,这些方法,咱们日常都可以做到,今天就分享制作过程,感兴趣的花友可以试试~2021-01-10阅读全文
-
这花2米大个头,开花成串直冲天,真过瘾!夏天天气炎热,很多花都不爱开了,但是今天花花给大家介绍的花,不仅不怕热,而且越热越开花,能长2米多高,一开开成一大串!2020-08-06阅读全文
-
给花喷点杀菌水,虫子全杀死,杀菌消毒叶子绿!最近天气暖和,家里的花也开始疯长,花花每天都要打开窗户,给花通风晒太阳,谁知道昨天走到阳台上,一片小虫子从叶子上飞起来了,简直把花花恶心的不行!话不多说,赶紧来一波自制杀菌水,把各种病虫害全都扼杀在摇篮里!2020-04-23阅读全文
-
冬天给花一盆水,浇对了狂开花,浇错了死一片!养花十年功,浇死分分钟,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,北方供暖太干燥,南方阴冷太潮湿,给花浇水时,千万不要学习别人的方法,几天浇一次,而是要根据植株的状态,决定什么时候浇水,又该如何浇水!2019-11-24阅读全文
-
别养绿萝了,这种耐阴花,-30度冻不死,没光也能蹭蹭长!这两年喜欢矾根的花友非常多,它是秋冬季节最耐寒、耐阴的彩叶植物,-15℃能正常生长,-30℃冻不死,霜寒冰雪天也不落叶!如此强健又漂亮,不养一盆真是亏大了~2019-09-05阅读全文
-
报告!发现一个扦插神器,插啥都能活!3月春暖,正是养花的大好时节,先从扦插开始,大家都准备好了吗?花花发现了一些扦插“神器”,有了它,月季栀子茉莉花···插啥都成功,就怕你家盆不够用。2020-03-12阅读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