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芽的菜扔水里,15天长一桶,7天吃一茬,全家乐开花!

地瓜水培,蹭蹭长叶还能吃!
如果厨房有发芽的地瓜,赶紧找一个装水的容器,把发芽的一头朝上,另一头插在水中,水深不要超过地瓜高度的一半。
不想水培的,可以找个泡沫箱,装点干净的湿沙,把发芽的地瓜埋入沙土里,沙土干了及时浇水,地瓜很快就能长藤长叶。
等地瓜枝叶长势丰满后,就可以采摘新鲜的嫩叶,洗净后放入沸水中焯一下,锅中放油加地瓜叶、蒜末等调味料翻炒出锅。
土豆种植,一定要选大花盆!
发芽的土豆坚决不能吃,但是可以种,一个发芽的土豆,可以切成3~4块乒乓球大的土豆块,保证每块土豆有芽或芽眼。
切好的土豆放阴凉处晾一晾,然后准备土壤,把土豆块芽眼朝上摆在土面,覆盖5~8cm的土壤,用手轻轻把土面压实。
种好后浇透水,土表发白及时补水,2周就能发芽,给它充足的光照,3个月后地上茎叶枯萎了,就能把土豆挖出来啦!
大蒜水培,呼呼长蒜苗!
大蒜作为调味料,一次买多了很容易长芽,不如把蒜头掰开,弄成一个一个的蒜瓣,找个浅盘把蒜瓣根朝下芽朝上摆放。
摆好蒜瓣后倒水,加水没过大蒜一半的高度,两天更换一次清水,水蒸发没了及时补水,蒜苗很快就能长高食用啦!
嫌弃麻烦的花友,也可以直接把蒜头拿去水培,平时放在光线明亮的房间,大概7天就能割下一茬蒜苗,越割越长吃不完。
生姜土培,收获一桶姜!
生姜发芽也能种,在种植前同样掰成若干小块,但要保证每块姜种都带芽,重量在1~2两左右,掰好后放在阴凉处晾干。
然后准备一个大花盆,高度至少在20cm,装入潮湿的土壤,把风干好的姜种,芽点朝上摆在土面,覆土4~5cm厚。
种好的姜种放在散光处,保持土壤微潮,2个月后,植株茎杆变高,叶色变深,说明地下块茎开始膨大,要增光,多水肥。
山药土培,发芽蹭蹭长!
山药装在袋子里,一段时间忘了吃,就会在块茎上发芽,我们就可以把山药掰成若干段,保证每段都有芽,把切口晾干。
准备一个特别深的盆,把山药横向栽入土中,注意块茎上的芽要朝上,用土把芽全部盖上,浇个透水,多多晒太阳。
等藤蔓长大后搭棚支架,成熟的山药结出的山药豆,能煮粥也能播种,等地上茎叶变黄,就是挖山药的时候,会长很深哦~
-
吃完柚子皮别扔,锅里一炒做柚子糖,大人小孩都爱吃!冬天来了,酸酸甜甜的柚子又成了主力军,每次从水果摊经过,都要买个大大的柚子,不管是红心还是白心,吃起来口感都超棒,恨不得一天吃一个!2020-11-22阅读全文
-
这花还有两幅面孔,外面长疯了,家里一养就死!外面的植物总是很强壮,再娇弱的花,连水泥石缝里都能长大开花,而家里养的同一种花,天天操心浇水施肥,搬来搬去找太阳,却总是养不活,今天就来看看这些植物户外+家里的两幅面孔,是不是扎心了···2020-07-09阅读全文
-
土里有虫子,1招杀干净,否则会传染!最近比较闷热,花友们记得经常检查花土,小心有腻虫、小黑飞、小蜈蚣之类的,如果没有及时处理,会越来越多,还会繁殖到其它花盆里去哦~2020-07-12阅读全文
-
千万别养这种花,管不住,自己容易长腿跑了!世界之大,无奇不有,今天花花就来带你了解一下,大自然的神奇之处,竟然能把植物逼的动起来,甚至长腿在陆地上行走,赶紧来看看吧!2019-12-26阅读全文
-
养了20年的玉树,满树开粉花,据说好运要来了!花花前两天写玉树,不少花友一直问,难道玉树也能开花吗?那是当然了!其实除了玉树,在咱们生活中,还有很多绿植,日常看着其貌不扬,也能开出漂亮的花呢!今天就跟着花花一起来看看吧!2020-07-05阅读全文
-
家里有这10种花,多修剪、少浇水,能养成高价盆景!一说到盆景,大家伙都觉得是“高端玩家”才会养的,其实盆景主要依靠的个人创意,普通的花草也能养出盆景的效果,特别是最近几年,流行用这10种植物做盆景造型,说不定你家就有哦!2020-01-20阅读全文
-
农村院子没人管的花,一长一大片,天热美翻了!天越来越热,还记得小时候在农村,院里院外都有花开,就算没人管也能长一片,顺其自然的生长,真是惬意极了~2020-05-17阅读全文
-
路边养了它,香味能传3里地,香掉你的鼻子!最近上班的路上,花花总觉得鼻尖萦绕着淡淡的香气,后来停下一看才知道,原来路边一些香味十足的花都开了呀!那么到底是哪些花,在不断散发香味,勾引着过路的人呢?赶紧来瞧一瞧吧!2020-06-18阅读全文
-
叶子像铜钱草的花,年年爆成大花球,春秋两季都在开!今天花花给大家介绍一种最近大热的花,它的叶子跟铜钱草像是亲兄弟,但是开起花来可是妥妥的大花球!不光好看而且香气扑鼻,这种花就是旱金莲~花友们快进来看看吧!2019-09-16阅读全文
-
给花浇点救命水,3天黄叶变绿叶,呼呼开出满盆花!冬天一到,家里的花总是出现黄叶现象,摘一个冒一个,感觉怎么也清理不完!这咋办呢?今天花花就来教大家几个小窍门,只要给它浇点神仙水,就能让它再也不黄叶了!2019-12-24阅读全文